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育人之要,首在立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事關未來的基礎工程、希望工程,更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齊抓共管的系統工程,學校、家庭、社會是未成年人成長的搖籃,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必由之路。
學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主課堂,各級學校要牢牢把握“德是才之本”,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為目標,將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德育資源,深入研究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特點,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機統一于教學之中,為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課程注入新活力。要以文明校園創建為引領,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和學生思想品德建設,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破除校際藩籬,探索建立心理教師走教機制,在做好心理疏導的同時,為薄弱學校培育兼職心理學師資,充實心理健康教師隊伍。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家長要在關心孩子學習成績和身體健康的同時,重視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孩子全面發展。設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幫助家長通過多種途徑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從單純的教育者變為共同學習者,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獨立人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持續完善鄉鎮、村(社區)家長學校,引導鼓勵家長主動走進學校、融入社會,參與到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中來,共同構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系統工程。
良好的社會環境,對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各級黨委、政府應切實擔負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統籌推動職責,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黨政有關職能部門和群團等組織應發揮各自優勢,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努力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完善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機制,推動安全監管常態化、長效化,清除校園周邊各類隱患,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識和自護能力。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網絡文明和防止沉迷網絡的宣傳教育,依法加大對網絡直播平臺的監測力度。進一步提高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供給能力,豐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努力、久久為功、凝聚合力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共同繪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