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cxs20"><object id="cxs20"></object></em>

      <rp id="cxs20"></rp>
    2.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  /  青海新聞

      【時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青海路徑”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扎西達娃   發布時間:2023-05-18 07:38    編輯:童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項長遠性、綜合性、系統性戰略工程,必須立足實際、綜合施策、精準發力,久久為功。在全面完整準確貫徹落實黨的民族理論政策的基礎上,青海要立足省情實際,發揚優勢,補齊短板,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中務必要堅持制度為綱、發展為基、法治為要、同心為本、融合為目。

        在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推進民族地區治理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提升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領導是我們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證,必須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黨的意志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執行落實的重要載體,必須在推進民族地區治理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過程中,構建一套有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制度體系。各地各級各單位要帶頭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培養選拔造就一支高素質民族地區黨員干部人才隊伍,著力夯實黨在民族地區的執政根基。

        在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發展是解決問題的“總鑰匙”,要把加快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聚心工程”,緊緊圍繞“國之大者、責之重者、省之大要、民之關切”,通過援青、東西部協作等平臺,積極在產業“四地”建設上做文章,大力支持有機農畜、民族醫藥、生態文化旅游、青繡等特色產業和優勢項目,增強自我“造血”能力,讓所有的發展都彰顯出“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在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

        在推進民族宗教事務制度化、法治化、規范化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和基石,健全完善民族宗教事務法治體系,始終把法治理念貫穿到民族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協調民族關系、規范宗教事務,不斷增強各族群眾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提高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和水平。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深入挖掘宗教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在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的過程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構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把思想引領作為先導性、基礎性工作,把民族團結進步納入干部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探索開展城市民族工作,提高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水平,推進“石榴籽”社區、“石榴籽”家園建設,實施“走出去”戰略,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必要平臺,支持少數民族青年人員多赴內地學習、工作和生活。切實在增強各民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過程中,構筑共居共享、共事共學、共樂共榮的精神家園。

        在完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工作體系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快構建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研究體系、實踐創新體系、政策法規體系、宣傳教育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聚焦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堅持不懈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和宗教觀的宣傳教育。堅持為民創建、創建為民的工作理念,持續創新推動“民族團結進步 +”融合發展行動,切實把“重基層、打基礎、利長遠、善民生、向大眾、促團結”的創建道路堅持好、發揚好,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提供“青海智慧”和 “青海方案”。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在线日韩欧美亚洲另类

      1. 
        
        <em id="cxs20"><object id="cxs20"></object></em>

        <rp id="cxs20"></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