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cxs20"><object id="cxs20"></object></em>

      <rp id="cxs20"></rp>
    2.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  /  青新時評

      在青藏高原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的生態經濟根基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陳文烈 丹琛措   發布時間:2023-05-15 07:28    編輯:朱月琴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內涵豐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特色,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大成果。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生態經濟建設作為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進的重要抓手,是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選擇和最佳方案,是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經濟轉型升級、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中起著重要作用。青藏高原作為世界上不可忽視的生態經濟資源富集區,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將生態經濟作為青海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和引擎,持續推動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奠定堅實基礎。

        一、生態經濟為青藏高原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點明路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是重要的發展理念,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為我們闡明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摸清生態環境家底,加強自然資源管理,健全多元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延伸衍生態產品開發全鏈條,推動生態資源權益交易等,是我們以生態經濟建設為助力,將青藏高原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勝勢,用生態產品轉化的價值實現富民惠民的必由之路。一是加強自然資源管理。青藏高原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承載著保護好“中華水塔”、守護好地球第三極的歷史使命。扎實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青海要健全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和資源高效利用制度,用足用好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優化技術路線,這是青藏高原生態產品價值能夠實現轉化的基礎保障。二是健全多元保護補償機制。構建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是生態產品價值保值的必然選擇。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新安江模式”、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及今年4月1日黃河保護法施行等,為我省生態補償機制的構建提供了寶貴經驗。就青海而言,要加快推動草原、森林、濕地、荒漠等生態補償全覆蓋,推動建立以水量和水質為補償依據的黃河干流和湟水河等主要支流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完善生態管護員制度,持續優化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政策環境。三是延伸衍生態產品開發全鏈條。優質的原生態產品供給是提升衍生態產品數量與質量的先決條件,是生態產品價值增值的前提所在。要以創新為第一要務,加大科技賦能力度,持續提升“綠水青山”等原生態產品附加值,持續提高生態產品的整體供給能力與水平。要緊抓產業“四地”建設的有利契機,探索開發“生態+”產業新模式,不斷延伸特色農牧業、生態旅游業、中藏醫藥、民族手工業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衍生態產品的價值鏈,并深化拓展其中的價值內涵。四是深化生態資源權益交易。生態資源權益交易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v觀國內外成功經驗,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用能權等生態資源權益交易“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補償”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比如,山東創新用能權質押融資的資源利用配額方式,對青海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一定啟發意義。要建設區域性資源環境交易市場,逐步構建以市場為主、政府引導為輔、企業共同參與的排污權交易市場。完善水權配置交易制度,推動建立水權交易平臺,探索地區間、流域間水權交易。

        二、生態經濟為青藏高原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夯實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面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與新發展格局正在重塑青藏高原區域的經濟發展體系,綠色低碳循環產業發展是青海改變傳統發展模式、“脫胎換骨”展新顏的必然選擇,是青海加快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現代經濟體系的實現路徑。青海要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和地理氣候條件,以產業“四地”建設為抓手,全方位全過程堅持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綠色新動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第一,推動傳統型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目前“雙碳”目標的提出,使資源依賴型和能源高耗型傳統產業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轉型發展迫在眉睫,要從產業內部挖潛,通過技術創新、流程創新對傳統產業進行生態化改造。青海工業發展與綠色低碳循環要求有差距,要開展技術改造提升產業技術工藝水平,用提高產業集中度和集約化發展水平等方式來降低傳統制造業企業能耗、物耗及排放,提升青海工業全產業鏈的國內市場份額。第二,激發生態型產業發展新優勢。充分依托青藏高原生態資源優勢,不斷激發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潛能。要通過加強創新驅動,全面提高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打造具有規模優勢、效率優勢、市場優勢的新能源支柱產業,研究制定生態旅游產品、生態旅游景區開發與經營管理等規范、標準,推動“生態+”“旅游+”模式全域發展,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興農,有效破除農畜產品同質化、低價值發展瓶頸,為建設以產業“四地”為主體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提供有力支撐。第三,夯實新興產業發展基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市場需求導向激發青藏高原新興產業活力,提升產品附加值,主動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生活消費趨勢,提升產業配套服務能力和整體競爭力。比如,在青海獨特的冷涼氣候環境下應運而生的“數字經濟”、高質量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等,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作出了“青海貢獻”;持續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提質增效,探索發展“原生態+體驗游”“吃住游玩賞購”一站式旅游等新興低碳綠色循環產業發展新模式,全力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

        三、生態經濟為青藏高原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拓展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堅決扛起生態保護重大政治責任,倡導綠色發展,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堅持一切產業、經濟活動都必須有利于促進生態良性發展,為美麗中國貢獻了高原力量。全省上下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和“三個更加重要”戰略地位,從理論建設、制度改革、生態工程、環境整治層面全力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成果利民惠民,為青海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拓寬了發展空間。一是從戰略資源空間來看,在生態經濟的持續推動下,鹽湖資源、清潔能源作為青海的特色優勢,已上升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依托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道路,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循環經濟產業集群,鹽湖產品為國家糧食安全、新能源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以綠電為主導的清潔能源,擦亮了青海又一“金”字招牌。二是從生態經濟空間來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越走越寬。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加速“奔跑”、“生態+文旅”讓青海生態旅游大放異彩等,為產業生態化發展增值賦能。生態管護成為群眾參與并共享環境保護成果的重要舉措,為人民群眾謀好生態福祉。三是從生物多樣性空間來看,青海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物種、基因、遺傳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有力拓寬了生物多樣性空間。比如,三江源國家公園成功設立,祁連山、青海湖國家公園試點穩步推進,裸鯉洄游、雪豹出現、藏羚羊數量增加……生物多樣性持續向好,為青海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四是從多元文化聚合共融精神空間來看,西部大開發、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區域戰略的實施,促進了青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多元文化聚合共融精神空間不斷拓寬,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比如在黃河青海流域,以河湟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化基因得以傳承創新,彰顯了河湟文化的多樣性和多元化。

        總之,生態經濟是青藏高原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途徑,是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產業發展、建設具有本地特色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選擇。厚植青藏高原生態經濟根基,青海要以綠色為底色、創新為動力、融合為路徑,推動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就。要把發展生態經濟作為青藏高原推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和引擎,咬定目標、腳踏實地,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賡續前行、奮楫爭先,走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青海之路。

        (作者單位:青海民族大學)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在线日韩欧美亚洲另类

      1. 
        
        <em id="cxs20"><object id="cxs20"></object></em>

        <rp id="cxs20"></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