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這為我們做好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指示和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抓好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青海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持續做好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社會氛圍。深入開展法規政策學習宣傳運用,切實增強全社會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建立政策信息集中公開、精準推送、“免申即享”等制度,及時提供政策解讀和咨詢服務,切實提高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知曉率、參與率、獲得感。凝聚尊商重商護商、真心支持善待市場主體、千方百計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的社會共識,營造“人人都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參與者,人人都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受益者”的社會氛圍。
持續深化改革,優化政務服務。深化“放管服”“一件事一次辦”和市場主體登記注冊注銷便利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等改革,對標一流目標、前沿水平、最優標準和最佳實踐,優化完善政務服務五級聯動體系,為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提供標準規范、高效快捷的政務服務。打破信息壁壘,加快各部門各行業自建系統與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聯通對接,著力實現政務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完善電子證照系統,不斷拓展電子證照應用領域,進一步方便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辦事。
強化要素保障,暢通要素供給。完善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保障,提高配置效率。全力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升市場主體融資服務便利度、獲得感。提升辦理用地、建筑許可便利度,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推進落實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創新效能的政策措施,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平臺,推進產學研用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開展勞動力供需對接和技能培訓,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和市場主體常態化用工服務保障。
聚焦公正規范,改進執法監管。不斷探索創新執法監管方式,建立“柔性執法”“服務型執法”等制度,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強化“互聯網+監管”,實施跨部門聯合執法,減少執法主體和層級,提高執法監管效能。加快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措施,做好“雙隨機、一公開”與信用監管有效銜接。加強信用體系和政務誠信建設,健全守信激勵與政務失信行為的約束懲戒機制,專項清理政府及部門拖欠企業賬款問題。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我們要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追求,以時時放不下、心中常牽掛的責任擔當,以守正創新、篤行致遠的實踐成效,持續深入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以法治之力營造具有青海特色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一流營商環境,為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