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4月25日,記者從青海省民政廳了解到,我省圍繞推動全省社會救助核對工作提檔升級、全面發展,在構建綜合格局、信息比對范圍、核對業務拓展、核對工作時效、簡化佐證資料共5個方面不斷創新,推動社會救助核對機制建設更加為民便民。
據了解,此次提檔升級進一步明確了教育、公安、司法、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等21個部門和單位在推進核對機制建設中的職能和任務,新增申請人納稅情況、困難職工幫扶、醫保結算、司法服刑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等數據信息10項,共計納入核對信息平臺核查數據29項,基本實現了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數據比對“應核盡核、應比盡比”。推動核對服務領域從民政部門到服務全省多部門和社會組織的轉變,在業務服務范圍上新增了住建、教育、司法、工會、慈善總會等5個單位,實現了核對工作服務部門和業務領域更加廣泛的目標,將在服務民生保障、促進社會公平、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顯著作用。
同時,推動核對程序由基層提交信息、審核核查向部門數據實時比對、智能反饋結果的轉變,正常信息核對時間縮短至7個工作日,核對機制服務能力和水平得到持續提升,更加便民高效。認真貫徹“放管服”有關部署要求,刪繁就簡、優化供給,取消以前申請對象需提交的可支配收入、租賃合同等22項證明事項,用信息化核對服務群眾,核對工作由原來的被動核查向現在的智能核查轉變,實現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