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4月28日,記者從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為穩步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我省持續實施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完成采集767萬頭(只)牦牛藏羊的追溯數據,覆蓋全省39個縣(市、區)8.85萬個合作社(養殖戶、牧場)。
春日的高原處處生機勃勃,在青海五三六九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貴南縣森多鎮牦牛養殖基地,灰白的牛舍在藍天的映襯下格外明亮,1800多頭佩戴著電子耳標的牦牛在圈舍悠閑地吃草、溜達。
“在牦牛養殖方面,公司從牦牛收購之日起,就做好了耳標記錄工作,對牦牛從體重、年齡、特征、疫病、產地等進行錄入,在飼養補飼等養殖過程中,進行科學化飼養,可以時刻掌握牦牛的各種體征。”青海五三六九生態牧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天慧介紹,電子標簽上主要記錄生產養殖的相關信息,如牧戶養殖編號、草山情況、牦牛疾病記錄和用藥記錄、牦牛的年齡、運出時間、運送批次等,而且這些信息和企業自身的信息系統數據庫相聯系,以便查詢生產過程的細節信息,從而提高產品質量管理和市場占有率,降低成本,為公司創造明顯的經濟效益。
青海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有“世界牦牛之都”“中國藏羊之府”的美稱。牦牛、藏羊是青海的主要畜種,具有生態、綠色、有機的獨特品質優勢,是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也是牧區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青海牦牛、藏羊產業正處于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推進綠色有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階段,但產品辨識度低、優質不優價、品牌競爭力不強依然是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既是制約牦牛、藏羊產品邁入中高端市場的主要因素,又直接影響農牧民可持續增收。
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按照“出生佩戴、全程管控”,統一追溯模式、統一追溯標識、統一業務流程、統一編碼規則、統一信息采集的要求,對出生30日至90日齡的牦牛藏羊佩戴追溯標識和信息錄入,實現了青海省牦牛藏羊的信息可查詢、源頭可追溯。
牦牛藏羊原產地可追溯工程的持續實施,對加快打造“凈土青海高原臻品”區域公用品牌,助推全省牦牛藏羊特色產業產品進入中高端市場,促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實現畜產品優質優價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