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cxs20"><object id="cxs20"></object></em>

      <rp id="cxs20"></rp>
    2.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  /  人物故事

      務實進取勇創新 逐夢“鋰想”新征程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宋爽潔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李雪萌   發布時間:2023-04-30 07:36    編輯:孔令磊
      宋爽潔在鹽湖基地調研工作。本人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2016年底,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國率先成功開發出第一代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具有密度高、容量高、電性能好、工藝簡單且成本低的特點,并于2017年初,實現規;a和銷售,獲得了國內外客戶的廣泛認可和好評。

        “當時開發成功時,我的心情就像高考奪魁一樣激動、開心,我們團隊的艱苦奮斗終于修成了正果。”作為第一代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開發團隊的主要成員之一,宋爽潔回憶起當時成功的喜悅,依舊滿臉笑容。

        宋爽潔燦爛笑容的背后,是她10余年扎根開發生產一線,攻堅克難、勇于創新、與時俱進的堅持與付出。

        2012年6月,宋爽潔研究生畢業,進入了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當時公司磷酸鐵鋰產線還處于調試階段,沒有達到穩定量產。宋爽潔每天跟著老師傅在生產一線了解設備、學習工藝。

        “如何才能提高產品生產穩定性,保證產品質量?”是宋爽潔當時最關注的問題,她大量查閱相關資料、請教行業專家,最終識別出混料工序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是磷酸鐵鋰生產的第一步,也是核心工序。該工序涉及原材料投料、混料研磨等事項,層面較多、工藝復雜,該工序制備的漿料能否合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產品的質量能否合格。

        因此,宋爽潔開始主動研究該工序的關鍵控制工藝參數,白天在生產一線研究設備參數,晚上查閱文獻補充知識。“當時策劃了20多個實驗方案,一次次進行實驗驗證、數據分析,一心想要攻破這個難題。”宋爽潔通過近三個月加班加點的實驗研究,最終成功識別出關鍵控制點,制定出了關鍵工藝參數的控制范圍,為公司第一款產品成功下線提供了可靠的實驗數據,也為她自己日后的技術突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宋爽潔并沒有沉浸于攻破了一個技術難題的喜悅中,反而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緊盯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精益求精、不斷進取。在磷酸鐵鋰生產過程中出現產品質量不達標等問題時,她作為項目負責人,深入生產現場,給工作人員詳細講解注意事項、產品控制的關鍵點,經過反復調試發現了許多問題,也找到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先后攻克了“產品極化問題”“納米研磨效率低”“產品在客戶處調漿困難” 等等問題,為公司創造巨大效益。

        繁重的工作任務、無形的工作壓力、專業技術瓶頸,這些也會讓宋爽潔失眠焦慮,但她從沒有抱怨發牢騷、畏難而退,總是選擇勇挑重擔、甘于奉獻。“工作忙碌壓力大,但是每一次技術突破、產品質量提高,都讓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干一行,愛一行。在業余時間,宋爽潔大量閱讀專業書籍、文獻,實時關注專業最新技術、學習最新知識,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分享了大量專業技術信息,有些還寫著她對新技術、新方法的感悟和在工作中實際應用的看法。不斷學習新知識、增強新技能,使得宋爽潔快速成長,在獲得領導及同事認可的同時,積累了豐富的開發生產經驗,擁有了過硬的專業技術,也讓她從一名一線技術人員成長為公司技術骨干,于2016年擔任公司在西寧新建立的研發部部門經理。

        進入新部門,有了新身份宋爽潔感到自己的責任更重了,“在一個基本都是‘90后’年輕技術人員的部門擔任負責人,幫助年輕員工快速適應工作,帶動大家一起學習、鉆研技術、突破創新,增強凝聚力是最重要的。”宋爽潔積極進行部門建設,與公司溝通協調為研發部及時建立了實驗平臺;積極搭建學習交流和展示平臺,采取集中學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每周組織同事進行文獻匯報,交流前沿技術、學習最新知識;利用公司的技術交流平臺,組織大家定期向北京同事以及專家請教學習,幫助員工共同進步。

        “我們研發部已經形成了一起學習、一起研究的良好氛圍,凝聚力很強,我們承擔著公司級產品開發項目,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現在是一個能吃苦、勇于創新的鋰離子電池材料技術開發團隊。”宋爽潔說。

        就是這個團隊,在宋爽潔的帶領下,開發出了第一代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在第一代的基礎上,宋爽潔和同事們又通過不斷創新開發了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為公司創造數十億元利潤,也為公司培養出30多名研發人員,團隊發表《一種高容量高壓密橄欖石陰極材料的制備方法》等10篇專利。同時,也拉動了青海鹽湖碳酸鋰的應用,為我省打造“千億鋰電產業基地”的目標要求以及成為國內最大的高能密度鋰電池材料智能制造基地作出貢獻。

        五一假期結束后,宋爽潔又將到公司新的生產基地擔任技術部負責人。“雖然不知道有什么新難題在等著我,但艱苦攻關、勇于創新本就是我們技術人員的職責和使命,我會繼續學習、提升能力,做好碳酸鐵鋰的開發研究,為提升公司競爭力作出貢獻,也希望能為青海建設產業‘四地’、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一己之力。”面對新的技術挑戰,宋爽潔信心滿滿。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在线日韩欧美亚洲另类

      1. 
        
        <em id="cxs20"><object id="cxs20"></object></em>

        <rp id="cxs20"></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