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cxs20"><object id="cxs20"></object></em>

      <rp id="cxs20"></rp>
    2.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聚焦青海

      【聚焦全省兩會·圖景展望】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謀新篇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譚梅    發布時間:2023-01-17 08:42    編輯:孔令磊

        報告摘登

        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在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調結構上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形成以“四地”為牽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一群兩區多點”城鎮化空間體系,優勢互補、各展其長的區域經濟布局,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

      冷水魚養殖業提升農業產能,增加農民收入。攝影:譚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藍天碧水、萬丈鹽橋、江源美景,無限“風光”、天然牧場、綠色農產……行走在青海江源大地,你會發現這些資源稟賦不僅是她的“名片”,更是吸引著你的“詩和遠方”。從“四地”產業到科技創新,再到對外發展,在青海,你將從方方面面深刻領略她高質量發展所散發的魅力。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青海一路堅定前行。經濟活力正在不斷釋放,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在2023年的全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青海省未來的發展有了更多憧憬和更加堅定的信心。

        產業發展“風光”無限

        將無盡的風能和光能轉變成電能,為原本貧瘠的土地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助推了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如今,青海7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從百姓生活到產業發展,均享受到了清潔能源帶來的紅利。

        2022年11月,我省首個綠電制氫項目“華電德令哈3MW光伏制氫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氫能產業在高海拔地區邁出重要一步。該項目是由華電青海公司投資建設,自2020年開始,中國華電青海公司主動融入并服務青海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加快清潔能源項目開發建設,累計取得風光電建設指標300萬千瓦,在建工程超過200萬千瓦,2022年投產并網70萬千瓦,區域新能源整體過百萬千瓦。

        “目前中國華電已完成一個大基地以及外送通道、氫能產業等規劃的編制,正在推動納入規劃及啟動實施的相關工作。”省政協委員、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趙偉東告訴記者,相信有國家規劃的近億千瓦風光電大基地和5條特高壓外送通道作為頂層設計,有多年來積累的已經形成的4000多萬千瓦裝機規模的基礎,并有一大批有實力的能源企業投資運營商落地扎根青海,青海的清潔能源產業會步入更好的發展階段。

        作為世界四大無公害超凈區、全國五大牧區之一,我省農牧業提質升級,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有機畜產品、有機枸杞、冷水魚生產基地,高原育種實現新突破,“凈土青海·高原臻品”公用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讓青海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發揮更大價值,是代表委員們共同的心聲。省政協委員、青海省農村信用社黨委書記、理事長王興源表示:在全省聚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業“四地”進程中,打造一張具有省際間高度差異性和地域文化深厚性,跨媒介、跨產業的對外交流“名片”尤為必要。他建議:進一步整合現有農畜產品品牌,將包裝、產區、服務等數字化、直觀化,通過產品溯源、權威認證、產品保險等機制形成區域農畜產品面市輸出的統一標準。“區域公共品牌擁有品質嚴選、品類創新、品牌集合等特征,能夠作為區域產品輸出標準及‘公信力’背書,推動青海優勢品牌體系化、整合化發展,提升產業品牌整體形象與核心競爭力,助力新青海建設,實現‘青貨出海’”王興源說。

        科技創新“潛能”釋放

        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剛剛過去的一年,青海省信息通信行業積極推進5G等高質量網絡向農牧區拓展,目前全省100%的縣城城區和鄉鎮鎮區實現5G網絡覆蓋,73%的行政村也有了5G網絡。

        作為省內主導運營商,青海移動近三年5G建設投資超16億元,建成運營5G基站5409個,率先完成鄉鎮5G(700M)網絡建設,實現了全省市縣城區連續覆蓋和鄉鎮農村良好覆蓋,在規模和質量上均保持行業領先。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打造高原戰略科技力量……過去一年間,青海省進一步加強科技治理、夯實創新根基、釋放創造活力,加快完善科技創新制度體系,扎實開展“科技政策落實年”活動。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擴大“揭榜掛帥”“帥才科學家負責制”“賽馬制”“包干制”試點,有效釋放科研人員活力。聯合金融管理部門出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實施意見,234戶科創企業獲得金融貸款42億元,制定8項科技舉措服務經濟大盤穩定。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把創新發展擺在首位。”省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青海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波認為,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標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第一位,是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面向未來,胡波表示將通過深化“產學研用”創新應用合作,以“5G+鹽湖產業創新應用聯合實驗室”為載體,助力打造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緊抓“東數西算”“雙碳目標”戰略等創新應用,建設智慧能源零碳示范工程,助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完善旅游景點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全省數字文旅大數據平臺建設,構建“天地空一體”生態智能體,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發揮“數智化”治理信息服務優勢,探索5G+智慧農業、5G+智慧養殖、5G+智慧畜牧、5G+產品溯源、5G+電商樣板建設,助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近年來,青海省統籌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引智聚才,以人才賦能創新,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在省政協委員、青海省青越集團董事長張吉青看來,未來青海面對人才聚集能力不夠強等短板,更需要把開發人才作為戰略重點和經常性工作任務,通過人才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厘清盤活人才資源,健全人力資源市場體系,構建地區企業人才專家庫,培養造就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對外貿易“活力”迸發

        “2022年,公司生產的聚氯乙烯已出口達2.5萬噸,創匯兩千多萬美元,提升了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這則好消息來自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過去其產品僅在國內市場銷售,2022年,企業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利用集團公司銷售平臺網絡優勢,借助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成功打開東南亞市場。

        盡管因為疫情,各地企業生產發展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青海新鎧實業有限公司又一次將綠色高品質的青海蜂產品送入了國際市場,青海蜂產品外貿活力得到充分體現……

        近兩年,隨著青海省對部分產業聚集區企業外向型轉型發展的引導,區內企業外向型程度不斷提高,自產產品出口能力顯著提升,出口規模不斷擴大。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聚氯乙烯、金屬鋰、純堿、太陽能電池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而隨著我省相關部門不斷加強政策供給,強化政策引導,外貿領域各項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有效改善了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環境,外貿企業發展預期得到有效鞏固,發展信心逐步增強。

        幾年來,我省積極擴大開放,西寧綜合保稅區填補了區域空白,南亞班列首次開通,外交部青海全球推介活動成功舉辦,環湖賽、青洽會、國際生態博覽會影響力不斷擴大,對外貿易拓展到110個國家和地區,對口援青和東西部協作成果豐碩。

        在青海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小民看來,未來,伴隨著一條又一條國際新航線的開通,各類“對外通道”的建設和開放,我省各地區發揮資源、區位、民族、產業等比較優勢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發展步伐加快,也會走出一條新發展格局下青海開放發展的新路子。

        相信,未來的青海,高質量發展步伐將更加穩健、基礎更加堅實、動能更加強勁。

        記者感言:在謀變中開啟發展新天地

        臨近春節,海東市平安區老面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忙碌異常。一個個圓潤的水餃通過一臺全進口餃子機加工制作,再被送往“盒馬鮮生”的8個城市配送點。企業生產的牦牛肉水餃特別受外地顧客喜愛,每天10噸的產量一上貨就被搶購一空。

        綠色、有機和品質,已經成為“青海產”的優勢所在。許多來自我省的獨特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受歡迎,在國外市場同樣備受喜愛。

        兩年前遭遇紅黑枸杞“市場瓶頸”,面對艱難處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枸杞生產加工企業杞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膽求變,乘著“一帶一路”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東風逆勢而行,敢投入,敢發展。“我們要的就是瞄準國際市場,目標是和世界做生意。”在企業負責人看來,只有敢于邁向一場深刻變革才能突破發展的困境。

        有一種說法: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企業發展如是,經濟發展亦如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這種由“內”而“外”的突破也印證著我省企業、產業發展的深刻變革。

        經過這些年我省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保護綠水青山,手握能源資源,探索產業前沿技術,讓高原百姓端牢了自己的“金飯碗”。今天的青海,牛肉、枸杞產量高速增長,油菜雜交育種水平國內領先,“青雜”系列16個油菜品種在全國80%以上春油菜產區種植,“青薯”系列馬鈴薯品種每年在全國推廣66.7萬公頃以上,青稞、蠶豆等品種選育達到國內先進,全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同比增長140%,馳名商標同比增長100%。“青字號”產品越叫越響,“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蹄疾步穩,也更讓青海經濟憑借諸多優勢特色快速加入“雙循環”大局。

        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廣,同樣也帶動了全省外貿成績表現突出。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青海外貿進出口總額達31.3億元,同比增長36.4%,增速居全國第五位。2022年前兩季度進出口增速連續5個月保持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而至8月底,全省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8.8億元,同比增長56.8%,增速位列全國第二,高出全國平均增速46.7%,保持了較為強勁的發展勢頭。

        相信未來,敢于謀變、善于突破自身發展的青海,更能全面謀劃,將高質量發展貫穿于各項工作中,落實在一項項舉措上,經濟發展基礎也將更牢固、實力更穩、底氣更足、動力更強。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在线日韩欧美亚洲另类

      1. 
        
        <em id="cxs20"><object id="cxs20"></object></em>

        <rp id="cxs20"></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