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soyhb"><td id="soyhb"></td></legend>
      <listing id="soyhb"></listing>
        1. <code id="soyhb"></code>
          <th id="soyhb"></th>

        2.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人物故事

          “老百姓的認可,就是我最大的收獲!”
          ——記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安萬扎美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程宦寧    發布時間:2022-11-04 08:20    編輯:孔令磊

          安萬扎美帶著工作隊入戶了解情況。囊謙縣委宣傳部供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10月30日早晨,天邊露出一抹微紅,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香達鎮大橋村黨支部書記安萬扎美的身影已出現在去往縣城的國道上。

            今年,大橋村的村集體經濟項目旦榮溝生態旅游度假區效益一直不是很好,安萬扎美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每次有了新點子,就會第一時間去縣里找相關部門咨詢,如果可行就立馬回去忙碌起來。

            大橋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在脫貧攻堅戰場上,“60后”的安萬扎美帶領村民奮力脫貧致富,人均年收入提升到了8683元,他也因此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即使已經過去了一年多時間,我回想起在人民大會堂的一幕幕仍然激動不已。”安萬扎美的臉上寫滿了驕傲,“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在大橋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老百姓對我的認可,就是我最大的收獲!”

            “大橋”是藏語音譯,意為瀾滄江畔的村莊,是一個半牧半農的純藏族村,全村共有5個社,336戶,1742人。大橋村背靠卡拉榮國山,面朝瀾滄江。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經讓這里的村民吃盡了“苦頭”。

            “雖然我們叫大橋村,但是建一座橋一直是村里幾代人的愿望。”說起過往的歲月,安萬扎美感慨頗多。

            2007年,深受村民信賴的安萬扎美,經過大家選舉,從一名老板變成大橋村黨支部書記。第二年安萬扎美就拿出自己做生意攢下的積蓄,為扎曲河兩岸的群眾拉起了索道,方便了兩岸群眾通行。

            但是把鐵索橋變成名副其實的大橋,讓村民們行路方便,一直是安萬扎美努力的方向。為此,他四處奔波,爭取到了600多萬元的道路建設項目?墒琼椖繀s因為征地糾紛遲遲不能開工建設,在與沿路村民多次協調未果后,安萬扎美萬分焦急,他又把自己的3萬元墊進去,用于村民的征地補償,修路的事這才算有了著落。

            不久,路終于修通了,也為村民致富謀發展帶來了商機,安萬扎美率先在村里成立了扎美運輸隊。

            “我要給大家帶個頭。”安萬扎美說,剛開始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就只能先拉著朋友試著做一做。從此,在214國道青藏線上,多了3輛康明斯運輸車,不斷往返西藏昌都、玉樹結古等地運輸物資。一年時間,運輸隊就賺到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能賺到錢,安萬扎美就有底氣,他開始動員村里的牧民群眾,讓他們一起參與運輸行業,幾年下來,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運輸隊,運輸隊的車也越來越多,不僅成了大橋村的致富法寶,還帶動了全縣的經濟收入。目前,扎美運輸隊擁有半掛等車型為主的52輛大型運輸車,還有3輛小型業務用車。

            大橋村牧民曲英旺索就是車隊的一員,他說:“有政府的好政策兜底,我們再跟著書記加入車隊,又多了一份穩定的收入,我們一家人的日子也是越來越有奔頭。”

            2018年,安萬扎美著眼特色旅游和區位條件,在爭取縣上的扶貧項目后,為大橋村旦榮溝投資旅游扶貧項目資金300萬元,修建了20多平方米的木質房屋、400平方米的步行木質和石質棧道,帳篷營地、玻璃觀景臺等,在不破壞現有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利用傳統和現代工藝相結合的方式,打造了精品旅游線路。這樣的“折騰”,讓昔日寧靜的大橋村,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如今度假村里有漂亮的玻璃棧道、流淌在巍峨大山之間的瀑布、樣式奇特的木屋以及山間木棧道、藏式特色帳篷……遠遠望去,一切宛若一幅美麗的鄉村山水畫。

            大橋村牧民布瓊說:“2019年我參加了村上組織的技能培訓班,學了不少有用的技能,現在在度假村當服務員,每個月都有2000元的固定工資。”

            這兩年,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舌尖上的安全”,在安萬扎美看來,這是發展生態無污染農業的大好機會。

            他走家串戶做群眾工作,將大橋村的撂荒地整合到一起進行集中復耕約20公頃,種植土豆、青稞等農作物。幾年時間增收糧食39900公斤,土豆42750公斤。同時,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經過多次與縣農牧局溝通,在村里搞起了蔬菜大棚種植,以低于市場均價的價格將蔬菜售予村里的農牧民,降低了農牧民的生活壓力。

            為了擴大銷路,安萬扎美還以市場平均價,通過合同簽約的形式給各單位食堂每天銷售150公斤蔬菜,村民只需努力種植,無需考慮銷路。他說:“我們主張綠色食品,從不使用各類農藥,所以我們的訂單一直都很穩定。同時,每年村里都會在銷售收入中適當取出一部分用于對村內五保戶、困難家庭的救助。”

            如今,鄉村振興擊鼓催征。走過脫貧攻堅之路,安萬扎美正帶領大橋村的牧民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闊步前行。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av不卡免费播

          <legend id="soyhb"><td id="soyhb"></td></legend>
              <listing id="soyhb"></listing>
                1. <code id="soyhb"></code>
                  <th id="soyhb"></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