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soyhb"><td id="soyhb"></td></legend>
      <listing id="soyhb"></listing>
        1. <code id="soyhb"></code>
          <th id="soyhb"></th>

        2.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青海文化

          “東風”浩蕩滿目春 “金色谷地”疾奮蹄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公保安加    發布時間:2022-10-24 08:25    編輯:孔令磊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時近霜降,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務河兩岸山野早已披上了金色的霓裳,迎著“金色谷地”日漸轉涼的秋風,一座座熱貢藝術傳習中心的庭院里,迎風獵獵的黨旗和國旗展示著人們歡慶盛會的喜悅。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同仁市熱貢藝術傳承、創作的畫院負責人和民間工藝大師們在熱議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同時,回望來路、共敘成績,用一句句鏗鏘的話語,述說著心中的感念和對未來發展的希冀。

            “我從一名普通的畫師成長為企業的骨干,獲得全國勞模稱號,這份榮譽離不開黨的培養。”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青海省一級民間工藝師完德尖措深有感觸地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增強了我們推動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今后我要帶動更多從事熱貢藝術創作的人一起進步,為推進同仁全域文化繁榮貢獻力量。”

            學員正在精心制作客戶定制的“水陸畫”。攝影:公保安加

            深耕文化沃土,讓鄉村經濟振翅騰飛

            10月19日上午,同仁市牙浪鄉黨委特地邀請到黃南州優秀黨員、熱貢龍樹畫苑負責人完德尖措和市委黨校講師和村民們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讓在座的每一個人對大會盛況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幾天來,為了趕赴這場特殊而重要的約定,完德尖措一邊反復觀看和聆聽報告,另一邊將畫苑的黨員們召集在一起,圍繞報告展開討論,提前做足了功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說,‘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同仁熱貢藝術久負盛名,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后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指引,積極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新征程上展現新風采、新作為。”

            完德尖措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也是熱貢藝術產業發展日新月異的十年。在多年發展中,針對產業選擇難,同仁市依托熱貢文化的優勢資源,探索推出“文化+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模式,設立了龍樹畫苑等多個產業基地和鄉村振興幫扶車間,同時,培育大小文化企業數百家,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突破了2萬人,帶動培訓就業數千人,人均增收達2萬元以上。

            “黨的二十大報告讓人充滿前行的動力,對未來充滿信心,作為一名黨員,我應當盡我所能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去往牙浪的路上,完德尖措仔細梳理起這些年來熱貢藝術產業發展的成就和未來發展的趨勢,盤算著順便為村民們普及相關政策,并為有意愿的村民提供學習和工作的平臺。“牙浪鄉比較偏遠,相對來說,生產方式也比較單一,如果能有人參與到熱貢藝術產業發展,一來能助力鄉村振興,二來也能壯大我們的人才隊伍。”

            細數這些年來的發展,完德尖措自豪地介紹,自2010年成立以來,先后有528名學員從龍樹畫院學成出師,如今,他們有的已成為同仁享有名氣的民間工藝美術師,有的廣收學徒,至今已發展至2000余人。

            厚植文化底蘊,讓藝術瑰寶永續傳承

            走進位于吾屯下莊的熱貢龍樹畫院,畫院南面二樓的畫室里,20多名年輕畫師和學員正聚精會神地繪制壁畫,整個畫室里靜得出奇。在每一名畫師的手旁,都擺放著各種研磨調配過的礦物顏料,有藍色,有金色,有紅色,也有綠色和粉色,掌握精湛技藝的畫師們正是用這些五顏六色的礦物顏料,借手中的畫筆,繪制出一幅幅巧奪天工的作品。

            邁步新時代,“熱貢藝術”這一世代相傳的瑰寶已成為同仁走出省門國門、面向世界的金色名片,隨著其相關產業不斷發展,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了要求。在熱貢藝術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該增強憂患意識,將保護工作做到位,讓這一門世代相傳的技藝能夠永續傳承,高質量發展。”反復研讀和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結合自己多年從事文化事業的經驗,完德尖措感觸頗深,他認為,保護和傳承是增強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關鍵一環,作為一名熱貢藝術民間畫師,在積極參與產業建設的同時,也應當為這門技藝的保護傳承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同仁市文體旅游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傲賽多杰介紹,這些年來,為了讓產業發展和非遺保護并駕齊驅,同仁市制定了嚴格的評優擇優機制,同時每年舉辦唐卡繪制大賽等公開活動,有針對性地培育出一批德藝雙馨的熱貢藝術人才,建立人才庫,為更好地傳承和發揚積蓄了強勁的能量。

            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后,傲賽多杰顯得意氣風發,信心滿滿。“報告激勵人心,催人奮進。作為一名基層文旅工作者,我將認真學習領會報告精神實質,找準新時代文旅工作發展方向,高位推動熱貢文化傳承、保護工作,為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更廣闊的舞臺。”

            編織育人搖籃,讓文化人才茁壯成長

            同仁是熱貢藝術的發祥地,全省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繼徽州、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后第三個獲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批準的國家級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區。源于傳統文化的滋養,在隆務河流域這片狹小的土地上,同仁市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現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8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0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68人,省級非遺傳承人34人。

            談及人才資源,完德尖措流露出滿滿的自豪感。今年8月,他的叔叔扎西尖措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他說,作為一名畫師,我的目標就是堅持研習唐卡繪畫技藝,爭取有朝一日也能像叔叔一樣成為行業的領軍人才。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更加堅定了我的目標,也讓我對此有了更足夠的信心……”

            在今天的金色谷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廣收門徒”,學員零費用學習技藝已成為人才培養和傳承發揚的主要抓手。每年,這些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省級工藝美術大師以及“熱貢藝術”傳承人會定額招收學員,時至今日,農牧區未就業大學生、高中畢業青年、賦閑的農牧民等為主的上萬人由此掌握了一技之長,實現了夢想。隨機走進一家畫院,目光隨意就能捕捉到正端坐在畫布前精心勾畫的青年男女,除了當地人,還有學員來自山東、河北、甘肅、內蒙古等地。

            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扎西尖措的徒弟范慶基慕名從山東來到龍樹畫苑學習唐卡繪畫技藝,在長達11年的學習中,他已成長為畫苑的骨干畫師。“這11年來,我在這里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一條路,能靜下心來學習。”范慶基說,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振奮人心!今后要繼續刻苦鉆研熱貢藝術,爭取早日成才,回饋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回饋這門藝術的哺育。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av不卡免费播

          <legend id="soyhb"><td id="soyhb"></td></legend>
              <listing id="soyhb"></listing>
                1. <code id="soyhb"></code>
                  <th id="soyhb"></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