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為團扇著色。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我們要用這種特別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喜悅!”西寧市城東區麗康瑞居小區居民周繼武說。10月17日15時,午后的陽光透過玻璃溫暖地照進小區的黨建“微綜合體”活動室,大家圍坐在一起,專注地為手中的團扇描摹細節、精心著色,桌子中間擺放著社區工作人員連夜拼裝好的積木,造型是“天安門廣場”。
在工作人員的組織下,不一會兒,20把造型各異又內容別致的團扇依次排開,十分吸睛。“南湖紅船”“長城”“國家體育場”“中共一大”……目之所及,每一個畫面、每一個文字都飽含深情。
“我們想通過這種方式,帶領小區居民一起重溫歷史,回顧中國共產黨從一大到二十大的崢嶸歲月,感受偉大建黨精神的不竭力量。同時,也讓居民聊一聊自己身邊的變化和小區里的幸福事兒。”城東區大眾街街道園山社區黨總支書記鹿紅英如是說。
據介紹,麗康瑞居小區共有49棟住宅樓,5231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公共租賃住房有4612套,建成后優先解決了一部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問題。
“6年前,我們一家搬進公租房,當時只是覺得有了落腳的地方。這幾年,眼見著小區綠化和環境越來越好,出門就有太陽能健身廣場,鄰里之間相處和諧,大家一起生活在這個有愛的大家庭,真的感覺很幸福。”居民李安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話越說越親,心越來越近。“我們不僅要為群眾辦實事,還要辦到群眾心里去。”鹿紅英說,“為了讓困難群眾住得上、住得好,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不斷完善住房服務體系,如今,居民通過公租房App就可以在線上進行審核繳費,非常方便。”
民之安樂皆由治。結合麗康瑞居小區實際,園山社區黨總支強化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依托“戶戶聯防鄰里守望”工作機制,將網格員隊伍和群眾力量有機結合,在小區打造了集黨員教育、志愿服務、矛盾調解、居民活動于一體的麗康瑞居黨建“微綜合體”,進一步拓展黨員聯系群眾陣地,為居民提供更多優質服務,真正做到“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
在麗康瑞居小區,總能看到這樣一些忙碌的身影,他們戴著“戶戶聯防”紅袖標,手握居民信息登記臺賬,認真收集社情民意、關懷困難群眾、維護環境衛生、調解鄰里糾紛……解決這些繁雜瑣碎的事情,“樓棟長”在其中發揮了“大能量”,周繼武就是其中一員。
在社區的統一安排下,這位鄰里心中的“熱心人”,帶領小區樓棟長詳細登記小區常住人員、流動人員、返鄉回寧人員信息,了解困難家庭狀況,進一步摸清底數,掌握實情,為社區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開展各項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讓精細化治理“擲地有聲”。
“我們就是社區和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服務大家的同時也方便了自己,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我們的家園一定會更舒適、更幸福。”周繼武說。
針對小區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園山社區黨總支積極找短板、疏難點,持續推動服務重心下沉前移,架構“微組織”、撬動“微力量”、辦好“微實事”,幫助小區逐步實現從“被動式管理”到“群體化自治”的良好轉變,小區居民不斷參與其中,從“事不關己”到“事事關心”,共建共治的活力競相迸發。
“前陣子,社區組織召開了3次‘共商共治議事會’,為我們和居民搭建溝通平臺,居民的支持與理解讓我們干勁十足。”良好的溝通模式讓西寧庭幫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經理曹磊對未來工作開展充滿信心。
做實社區治理“大文章”,既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也要統籌各方資源力量共同參與,群策群力。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我們一定要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加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在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方面扎實做‘功課’,在新的征程上不懈奮斗!”鹿紅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