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海”。攝影:洪玉杰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因此,今后我們還要不斷擴展提升清潔能源對外開放合作水平,力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10月16日,海南藏族自治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管委會組織干部職工集中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大家掌聲不斷,黨心民心同頻共振。
對于海南州而言,從報告中汲取力量,從報告中堅定信心,就要繼續打造水、光、風、地熱、儲能“五位一體”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發展格局,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鏈構建,從增速奔向提質釋放出空前活力效應,實現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中走在青海全省前列,為我省在全國實現“雙碳”目標中展現海南擔當、作出海南貢獻。
“板”上發電
“青電”構建清潔能源新發展格局
富光豐水風好,海南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省一半以上這一發展優勢,海南州積極構建清潔能源發展新格局,努力推動海南州成為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
共和縣塔拉灘,曾幾何時,這里風沙肆虐,人煙稀少。當地有句民間諺語說,“上了塔拉灘,兒子認不得大大(父親之意)”以此形容塔拉灘缺水的嚴重程度,因為賴以生存的水,親人之間常;ゲ幌嗾J。
而如今,曾經的“不毛之地”擺開一望無際的光伏產業陣容,比肩接踵匯成藍色海洋,光伏板浩瀚萬頃,如湛藍的湖水波光粼粼,令人震撼。記者了解到,根據建設規劃,海南州光伏園區將建成609平方公里建設規模,目前已建成的光伏園區內,通過發展光伏產業,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對我們來說今后任重而道遠,還要加倍努力。”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安峰軍聆聽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后,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說:“綠色發展是世界潮流,也是海南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的必由之路,我們要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論,聚焦‘雙碳’目標,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為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作出應有的貢獻。”
從海南州光伏發電園區與龍羊峽水光互補發電站正式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成為全球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和最大裝機容量的水光互補發電站;到國務院批復同意海南藏族自治州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從地方經濟上升到國家層面,進而融入到國家產業戰略“棋局”,這種情勢倒逼海南,必須在創新支撐下實現轉型提質,方能使產業發展駛入高質量發展的良性軌道。
“板”間養殖
“畜”勢勃發助力“輸出地”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全面總結了我們黨這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的確,這十年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無論是農村牧區的面貌,還是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發展速度太快了!”共和縣鐵蓋鄉七臺村村民史萬順贊嘆不已。
“那時我們守著自己家的幾畝地、幾只羊過日子,村里別提有什么產業了,現在不一樣,靠著光伏羊,收入節節升高,這日子過著舒服著呢。”史萬順說,看完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除了激動,就是對今后的生活越來越有信心。走在“光伏牧場”,深秋的陽光照在臉上,他的笑容似乎比陽光燦爛。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12年,屬于鐵蓋鄉地界的塔拉灘上架設起了第一塊光伏電板,曾經的荒漠被一排排光伏板排列成矩陣,變成浩浩“藍海”。
隨著清洗光伏板的水流滋潤,曾經的荒灘上開始長出了青草,光伏生態園區的建設不僅解決了塔拉灘長久以來風沙肆虐的問題,也為當地群眾開辟了一條“牧光互補”的生態富民路。
2015年,史萬順所在的鐵蓋鄉與黃河水電公司簽訂放牧協議,將哈汗土亥村和合樂寺村16戶困難養殖戶的600只羊放進了光伏園區內,嘗試利用園區草場發展養殖產業“光伏羊”的名氣不脛而走,許多商家專門派人到園區現場訂購,“光伏羊”一時供不應求。
“一村富不是富,村村富才算真的富,我們現在的生活就是二十大報告中所說的,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最好的注解。”史萬順格外自豪。
如今,海南州共和縣、貴南縣相繼建起了光伏發電站,借助光伏發電產業,大力發展“板”下經濟,在光伏電站種植牧草,養殖牛羊存欄達22000多只,實現了“一草兩用”,進一步創新了“光伏+鄉村振興”模式。
據悉,下一步,海南州將圍繞青海省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發展目標,在既有近10家生態光伏牧場的基礎上,立足為鄉村振興培育產業,未來的目標是建成200個“牧光互補”的大型生態光伏牧場,實現清潔能源和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融合發展。
“板”下治沙
實現泛共和盆地綠色崛起
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牢記“國之大者”,無論追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腳印,或是探索建設泛共和盆地生態圈的新路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圣潔海南”的共識和行動,一條生態美好、經濟發展、群眾富裕的綠色崛起之路在海南正越走越寬、越走越快。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我們必須牢記初心使命,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海南州林業和草原局何香龍說,近年來,海南州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加快新型清潔能源擴容增效,通過發展光伏治沙模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呈現出“雙下降”趨勢,在海南州光伏園區內,數據監測平均風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30%,植被覆蓋度達到80%,初步實現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
一句句圍繞“生態”的闡述,一項項“美麗中國”的部署,都在何香龍的筆下一道道劃上著重線,“你看,黨的二十大報告著眼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對推動綠色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戰略、新舉措。這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遵循、明確了路徑。接下來,我們將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目標和要求,認真推行林長制改革,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何香龍說。
生態興,則文明興。如今,海南州將“三江源”生態保護概念引入清潔能源領域,在荒漠和半荒漠化地區,提出實施“綠電三江源”工程設想,并與建設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和大數據云計算產業集聚區深度融合,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鏈構建,努力實現在打造清潔能源高地建設中走在全省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