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soyhb"><td id="soyhb"></td></legend>
      <listing id="soyhb"></listing>
        1. <code id="soyhb"></code>
          <th id="soyhb"></th>

        2. 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人物故事

          【二十大代表風采】
          堅守戈壁 永葆初心沖在前
          格爾木市消防救援支隊鹽橋南路特勤站站長助理 巴才洛

          來源:西海都市報    作者:李延緋    發布時間:2022-10-13 08:08    編輯:李娜

          巴才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人物名片:巴才洛,藏族,1999年12月入職,現任青海省格爾木市消防救援支隊鹽橋南路特勤站站長助理,二級消防長消防救援銜。先后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7次,獲得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青海省道德模范獎、全國滅火救援尖兵、玉樹抗震救災先進個人、青海青年五四獎章。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23年前,19歲的巴才洛響應國家號召,參加了消防部隊新兵集訓,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消防員,巴才洛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訓練中,他每天堅持負重5公里,別人跑一趟他就跑兩趟;器材生疏,他就利用課余休息時間,反復鉆研各種器材性能;節假日期間,他獨自進行基本功訓練,反復琢磨動作要領。

            掀開巴才洛的褲腿,可以清楚看到多年前他在訓練時留下的深深印記,也正是當尖兵的韌勁、不服輸的干勁,練就了他過硬的業務素質。 2001年,巴才洛以年度“優秀士兵”的身份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莊嚴宣誓,立下錚錚誓言。

            巴才洛說,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對一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孩子而言,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心里無比激動、無比自豪。

            23年參加1000余次滅火搶險救援

            玉樹“4·14”地震發生后,巴才洛主動請纓,第一個向支隊黨委遞交了赴玉樹參加抗震救災的請戰書。抵達災區后,巴才洛帶領攻堅組奔赴重災區玉樹藏族自治州民族師范學校救援,由于救援空間非常狹小,只能用雙手清理廢墟,手指被裸露的鋼筋劃破,他簡單地包扎后繼續投入到搶險救援中,最終搜救出4名被困者,挽回經濟損失167萬余元。

            2010年6月30日,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秀溝村的一對姐妹放牧時被洪水圍困。接到救援指令后,巴才洛和三名戰友攜帶救援工具迅速出發,一路蹚洪水、翻高山、越大河,徒步11個小時趕到事發地。面對齊腰深的洪水,他們利用攜帶的輪胎內胎自制營救皮筏,冒著隨時被洪水沖走的危險,經過4個多小時的不懈努力,成功營救出已被困50多個小時的兩姐妹。

            2013年10月23日,格爾木火車東站發生事故,接到命令后,巴才洛組織救援力量到達事故現場,由于火車車廂空間狹窄,救援擔架難以抬出,巴才洛憑借豐富的救援經驗,用無齒鋸對車窗隔斷進行破拆,打開救援通道,并組織救援人員采取搭人橋的方法在車廂外接應,通過2米高的車窗,成功救出10余名重傷人員。

            從事消防救援23年來,巴才洛先后參加搶險救災、滅火救援、應急處突等1000余次,救助遇險群眾500余人,挽回經濟損失數百萬元。

            永遠奮戰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入黨20多年,每當碰到群眾有困難時,巴才洛總是主動站出來幫助。提起巴才洛,當地群眾無不感動地豎起大拇指,激動地稱他為“好扎西”,在大家眼里,他是“有難必幫、有求必應”的好消防員。

            巴才洛說,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他關注的是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領域,時刻遵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想把一線消防指戰員的心聲傳遞到大會上。同時結合自身工作崗位,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救援本領。

            “作為和老百姓貼得最近、聯系最密切的隊伍,我們的初心沒有變、使命沒有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改變。正因為我們這支隊伍來自人民,所以我們會永遠奮戰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讓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巴才洛說。

            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巴才洛深感責任重大。他說:“我將始終關注如何提高人民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和消防安全知識,爭取在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上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av不卡免费播

          <legend id="soyhb"><td id="soyhb"></td></legend>
              <listing id="soyhb"></listing>
                1. <code id="soyhb"></code>
                  <th id="soyhb"></th>